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野史解密 > 腊八粥的故事之张家楼与腊八粥

腊八粥的故事之张家楼与腊八粥

来源:史记吧时间:2016-12-29 16:17:18

抚宁县东北部有个驻操营镇,其东、北、西三面被长城环绕,在长城脚下的小山村中,有一个祖传下来的习俗,每年的腊月初八,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大锅腊八粥。这粥不但得用八种原料做成,而且,必须在腊月初八那天做才会有其独特的风味,那这是为什么呢?

相传明代戚继光总理蓟镇练兵事务,他巡行塞上,发现边防军一年到头天天站在风霜雪雨之中站岗放哨,非常辛苦。不仅如此,一些如佛郎机等火器,往往因湿潮而不能用,这给边关守卫等带来极大的困苦。后来,戚继光汲取以前的经验,在长城沿线建了一千多座空心敌台,又从江浙等地调来九千人守护,这就是著名的“楼头军”。话说城子峪东山上,有个叫头道梁的地方,上面有一空心敌台,被从浙江金华府义乌县来的张姓人家驻守,所以,当地称此楼为张家楼。

张家楼

张家楼

这老张家一家九口,除了站岗放哨之外,大多数时间都开荒种地,当时称为屯垦戍边。打下的粮食,三分交公,以作军粮,七分归已,充作家用,如果赶上风调雨顺好年成,一家人吃饭没有问题。

但是,城子峪地处边关,时不时的就会有敌人侵扰,加上天灾人祸,很长一段时间只能维持糠菜半年粮的生活。

有一年腊月初八,天气特冷,三九天的小北风像刀子一般。一位白胡子老头来到张家楼,破衣烂衫,端着个破碗来讨饭。“行,行,好吧!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,唉,我走了十几个村庄,不是被人赶出来就说没有,可怜可怜我吧!”

张家楼的人看着老头可怜的样子,就把他让进楼中,女主人先给他倒了碗热水,然后,就把家中仅有的粮食全拿了出来,一把高粮米、一把小米、一把黄豆、一把小豆、一把绿豆,最后,又把准备明年种的豆角种也剥了,八样东西加在一起,才给老头熬了一锅粥。

看样子老头真是饿坏了,三下五除二,一锅粥便下了肚,最后,连锅都用舌头舔了又舔,当他放下锅时,突然看见门帘外有几个小脑瓜在动,原来,那是张家的孩子见老头喝粥,馋得在那里咽口水。白胡子老头掀起门帘一看,三四个孩子饿得面黄肌瘦,只听那位母亲说;待会儿妈去看看套扣,看能不能套个野兔。

白胡子老头什么都明白了,他走到主人面前说:“敢问明年的种子怎么办?”“哎!走一步说一步吧!”主人无可奈何地说。只听白胡子老头说:我看看你刚才拿米的缸可以吗?

“看吧!反正一粒米也没有了。” 哪知,那白胡子老头一看却惊叫起来:“哎呀!主人,你这不是有米吗?怎么舍不得给我吃呢?”

主人急忙进屋去看,只见罐中全满了,整整八样粮食,一样不少。

她急忙去寻白胡子老头,却不见踪迹,只发现有一张字条留在桌上。

晚上,张家楼的主人回来,妇人便把白天的事说了一遍,又把字条拿了出来,只见上面写道:

三九寒风冻死人,张家楼里暖人心。

腊八粥里真情在,五谷丰登待明春。

冬天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?第二年春天,张家楼的人都出去耕地播种,除了高粮、玉米、谷子这些主要作物外,房前屋后,又种了不少的豆类、瓜类什么的。你别说,这一年那真是风调雨顺,庄稼长得十分喜人,真可谓是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。而张家楼呢?又比别人家长得更胜一筹。

到了秋后,全村的人都到张家楼来交换粮食瓜菜种子,当地称为“串换”,也就是现代叫的互通有无吧。张家人也不拒绝,谁来都给换。有人换完了,还要进屋中坐上一坐,唠些家长里短的闲话,唠来唠去,便唠起了白胡子老头的事来。

村中人听了十分惊奇,就问到:是什么日子?你都用什么熬的粥?

“腊八,没个错,我记得可清了。不怕你们笑话,那时家中没有米,我把留种的种子都给捣成米熬粥了,共计八样。”说着一样一样地数叨起来。

张家楼的事在本村及附村都传开了。第二年腊八,全村家家户户都熬了腊八粥,等待白胡子老头,但是,白胡子老头始终没有出现,但长城守军们谁也不忘白胡子老头的恩德,每年的腊月初八,家家都熬腊八粥,以示五谷丰登,祈求明年风调雨顺,百业兴旺。

标签:腊八节
故事:腊八节的野史揭秘
声明:腊八粥的故事之张家楼与腊八粥搜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