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野史解密 > 腊八节雍和宫舍腊八粥

腊八节雍和宫舍腊八粥

来源:史记吧时间:2016-12-29 15:53:59

腊月初八日食粥的这一民间习俗,最早起摞于佛教传说择迦牟尼二十九岁出家,在深山老林中静坐修行了六年后,开始熬腊八粥的大锅下山进行传教的活动。六年里,释迦牟尼一直过着缺吃少穿的生活,使他的身体异常虚弱。刚刚走下山来,便晕倒在尼连词畔。这时恰好被一位牧羊的姑娘发现了,美丽善良的牧羊姑娘捡来各,种米、豆和野果子,熬成了粥喂给释迦牟尼吃。

粥吃下去,释迦牟尼苏醒过来,顿时觉得浑身暖乎乎的,一看原来是被牧羊姑娘所救,心中很感激。而这一天,正是腊月的初八日。后来,中国的信徒们就把这一天公认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日。每逢此日,群僧众徒都要诵经作佛事,并仿效牧羊姑娘那样,用多种米、豆、干果熬粥敬佛。

说起腊八粥,在民间本是一件平常的事。但在清代,做为黄教上院的雍和宫,这个清朝帝王的家庙,每年在这里便出现了熬腊八粥的隆重盛典。从用料的讲究,人力财力的挥霍,帝王的重视,以及熬粥、供粥、献粥、舍粥四大幕的隆重,都是历代不能比拟的。熬腊八粥的准备工作从腊月初一就开始了。从这天起,总管内务府就派司员把粥料和干柴一车车运到雍和宫。粥料品种繁多,有上等奶油、小米、江米、羊肉丁和五谷杂粮;干果是。红枣、桂元、核桃仁、葡萄干、瓜子仁、青红盖率等。直到初五晚上方才运齐。韧六日,·清帝派大臣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,率领三晶斟上司员及黑伏来到庙中,监督称粮,搬柴。据记载,每锅用小米十二石,杂粮、干果各一百斤,干柴万斤,共熬六锅。第一锅供佛,第二锅献给清帝及宫内,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,第四锅给文武飞官员和封寄给各省的地方大吏,第五锅分给雍和富的众喇嘛,第六锅加上前五锅剩下的,就作为施舍的腊八粥了。前三锅有奶油全份果料,后三锅就一锅不如一锅了。由此可见清代的等级制度是如何的森严了。

位于雍和宫熬制的大锅

位于雍和宫熬制的大锅

北京雍和宫天王殿庭院的西南角,紧靠鼓楼的左侧,有-口直径二米,深一米五的大锅,古铜制造,重约八吨,它是熬腊八粥使用的。

到了咸丰末年,清朝的经济日益崩攒,所以熬粥的数目也逐渐减少了。到光绪末年,也只能熬一锅粥了,当时的西太后因有寿膳房饭局特制的蜜炒腊八粥,所以对雍和宫献上的腊八粥则连看也不看了。献来的粥也只不过供在中正殿而已。

到了初七清早,请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,并-直监视到初八凌晨,至粥全部熬好为止。

这时清帝派来的供粥大臣率领司员开始在佛前供粥。供粥时宫灯照耀,香烟袅袅,鼓乐齐鸣,全体喇嘛上殿诵经。随后便把粥献给清宫,同时装罐密封,快马送往承德行宫和各地。据说,送到承德的腊八粥到那里后还是热乎的,这也许有点夸张,但足可见当时对献粥是何等的重视。喇嘛们念完一遍经后,便可依次事用腊八粥了,直到天亮以后舍粥过去,盛典方告结束。

自清朝灭亡之后,因喇嘛的自身生活都难以,维持了,所以雍和富的腊八粥也就成为历史名词了。丽大铜锅至今还陈放在庭院中供游人理赏。

标签:腊八节
故事:腊八节的野史揭秘
声明:腊八节雍和宫舍腊八粥搜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