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野史解密 > 刘向上书抨击时政

刘向上书抨击时政

来源:史记吧时间:2017-03-01 17:30:00

刘向(约公元前77—前6年),原名更生,字子政,沛县(今属江苏)人,西汉经学家、目录学家、文学家。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“叙录”,较有名的有《谏营昌陵疏》和《战国策叙录》。刘向著书作文叙事简约、理论畅达、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。

刘向

刘向

西汉王朝的历史发展,至汉武帝时臻于鼎盛;武帝晚年虽呈危象,但由于调整得法,昭、宣时一度恢复生机,号称“中兴”。只是好景不长,自元、成之后,已是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,西汉王朝衰亡的趋势不可逆转。所以,人们历来把元、成两代看做西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为此,统治阶级内部的“救亡”活动此起彼伏,不绝如线,刘向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刘向本名更生,字子政,是汉初同姓诸侯王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。刘向少治《春秋谷梁传》。刘向以父任为辇郎,擢谏大夫,宣帝时献赋颂凡数十篇。曾参与石渠阁议,讲论《五经》异同。元帝好儒,以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,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,他们皆领尚书事,甚见尊任。因萧、周推荐,刘向迁任散骑宗正给事中,与侍中金敞拾遗左右,四人同心辅政。然而,由于元帝的昏庸无能,外戚许氏和史氏在位放纵,中书宦官弘恭、石显居中弄权,两者勾结,极力排斥儒生官僚。刘向眼见朝政日趋腐败,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,抨击外戚宦官干政。刘向曾说道:

今陛下开三代之业,招文学之士,优游宽容,使得并进。今贤不肖浑殽,白黑不分,邪正杂糅,忠谗并进。……分曹为党,往往群朋,将同心以陷正臣。正臣进者,治之表也;正臣陷者,乱之机也。

夫乘权藉势之人。子弟鳞集于朝,羽翼阴附者众,辐凑于前,毁誉将必用,以终乖离之咎。

元帝览书后无动于衷。弘恭、石显则与许、史朋比为奸,变本加厉。刘更生以此被排陷,中废十余年。成帝即位后,更生更名向,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,迁光禄大夫。当时成帝荒淫,外戚王氏掌权,刘向又一再上书论议朝政。

成帝曾诏令营起昌陵,劳民伤财,数年不成,复归延陵,制度泰奢。于是刘向上书谏诤。书中追溯丧葬制度的变化,排比历代君主厚葬薄葬的史例,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:

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,知愈深者葬愈微。无德寡知,其葬愈厚。丘陇弥高,宫庙甚丽,发掘必速。

为了论证这一规律,刘向又以秦始皇修造骊山陵墓为例说道:“自古及今,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,数年之间,外被项籍之灾,内离牧竖之祸,岂不哀哉!”这里,把丧葬的厚薄与帝王本人的德操和知识水平联系起来,的确是很有道理的。随后,刘向笔锋一转,更直接指责成帝陵寝制度太奢给百姓带来的伤痛:

及徙昌陵,增埤为高,积土为山,发民坟墓,积以万数,营起邑居,期日迫卒,功费大万百余,死者恨于下,生者愁于上,怨气感动阴阳,因之以饥馑,物故流离以十万数。臣甚懵焉。以死者为有知,发人之墓,其害多矣;若其无知,又安用大?

刘向希望成帝以秦昭王、秦始皇“增山厚臧,以侈生害”为戒,而以汉文帝“去坟薄葬,以俭安神”为则,听从公卿大臣的建议,以息众庶。

刘向又针对当时“同姓疏远,母党专政,禄去公室,权在外家”的局面,上书极谏,抨击外戚王氏专政。他指出,“历上古至秦汉,外戚厝贵未有如王氏者也”。而王氏五侯“依东宫之尊,假甥舅之亲,以为威重。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,筦执枢机,朋党比周。称誉者登进,忤恨者诛伤”。这样,“王氏与刘氏不并立”,成为刘姓统治的累卵之危。刘向希望成帝“黜远外戚,毋授以政,皆罢令就第”。成帝读了奏书,叹息悲伤其意,以刘向为中垒校尉。

然而对刘向由衷痛陈的“强宗室,卑私门”的建议,却无下文。成帝多次想擢升刘向为九卿,亦因王氏及在位大臣的阻挠而终于未能如愿。

标签:刘向
故事:刘向的野史揭秘
声明:刘向上书抨击时政搜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