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野史解密 > 刘向为什么要改名字

刘向为什么要改名字

来源:史记吧时间:2017-03-02 08:39:30

刘向西汉时期的学问大家,他卓越的文献学成就两千年来一直泽被学林。这位学者流芳百世的名字是他步入不惑之年后自己更改的,这种更名之举与其人生经历和政治立场密切相关。

刘向原名刘更生,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。作为“有材行”的宗族子弟,刘更生很早就和政治打上了交道,他十二岁时就因父亲的庇荫官服加身,刚一成年又以通达经典、善属文辞被汉宣帝视作“俊材”而置于左右,称得上年少得志。但是他日后的仕途却荆棘密布。宣帝朝时,尚未经世事的刘更生将自己从道术书中看到的铸黄金之方上献朝廷,结果因“方不验”被定“铸伪黄金”罪,差点送了性命。

元帝继位后,他又本着对王朝的拳拳之忠,不满外戚许、史家族及宦官弘恭、石显擅权乱政,多次上书抗争,却屡战屡败,只能眼睁睁看着同道一个个倒下,自己也数遭贬官免职甚至身系牢狱,十余年的时间不能为政府所用。这种政治际遇对一个忠正无私、明经有行同时又有忧国之心的宗室来说,无疑是风刀霜剑。在被废置的漫长岁月里,刘更生只能将满腔感慨诉诸笔端,写成《疾谗》、《挞要》、《救危》等文篇,用以悲悼命运对自己及同类人物的不公允。暗无天日的局面在成帝继位后终于得到了改变。随着石显等人的倒台,刘更生重新受到朝廷的重用,他先被拜为中郎,后又迁光禄大夫。正是在人生的柳暗花明之际,刘更生更名为“向”,字为“子政”。不难看出,刘向更名的原因,是要同命运多舛的刘更生作一个彻底地告别。

刘向选用“向”与“子政”这样的新名字,绝非信手拈来,而是大有深意的。古代文人名字的取法很有讲究。很多情况下名与表字的涵义密切相关,如孔子名丘字仲尼,尼是孔子出生地附近的山丘名;颜回字子渊,据《说文》“渊”字的意思就是“回水”;司马迁字子长,“迁”与“长”有相通的义项;王莽字巨君,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“莽,大也”。再如刘向的父亲刘德字路叔,“德”“路”二字看似无关,但《说文》有“路,道也”,“道”架起了二者之间的桥梁。

此外名与字还经常袭用成文,如屈原名平字原,似取自《尔雅·释地》“广平曰原”;曹操字孟德,应源于《荀子》“夫是之谓德操”。刘向为自己择取名字时应该也遵循这个路子。颜师古在为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中“向字子政”一句作注时明确指出其“义则相配”,但对如何相配法,颜氏未作进一步说明。按“向”字的本义是朝北开的窗户,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“塞向瑾户”,毛传“向,北出瞎也”。

刘向战国策

刘向战国

后引申为向背之向,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“北向迎燕”。“北向”与“南面”正象臣君之位。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”,邢呙疏释“共”为“共尊之”。既言尊,必是面向而尊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也以为共字的古形“有顺从之象”。因此笔者认为刘向的名与字极有可能取自《为政》的这句话,其喻义是表达对成帝剪灭奸恶、重新起用自己这一“德政”的感激,同时也昭示自己要象众星共北辰一样尊事成帝、捍卫王室的决心。事实上刘向也正是这么做的。目睹外戚王氏秉政,他奏上文辞痛切之疏严加指斥(《洪范五行传论》、《极谏用外戚封事》);眼见后宫赵、卫逾礼,他编写正反两面教材苦心规劝(《列女传》、《新序》、《说苑》)。对于成帝本人的过失,如营建昌陵过度,他也当仁不让地予以批评(《谏营昌陵疏》);对于成帝交办的任务,如校理群书,他更竭尽心力去完成——不仅完成了份内事,还为方便成帝阅读撰写了各书叙录。为何刘向不惮烦也!其实刘向的上述行为远不止是麻烦,有些还直接影。向到了他的命运。例如成帝数欲用他为九卿,而王氏对他的怨恨到底阻断了他的官程。尽管如此,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是“宗室遗老”,自己的家族“蒙汉厚恩”,时常以“吾而不言,孰当言者”作为行事的准绳,表现了对汉王室的绝对忠诚。饶宗颐在《西汉反抗王氏者列传》中列刘向为“反抗王氏”的第一人,这也是对“向字子政”所作的一个形象的注脚。

颜氏家训》说:“名以正体,字以表德。”刘向用更名的做法寄托了自己的理想,设置了自己处世为人的道德标杆,他的实际行为也完美地诠释了所更名字的涵义。应该说刘向无愧于他为自己的更名之举。

标签:刘向
故事:刘向的野史揭秘
声明:刘向为什么要改名字搜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