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野史解密 > 正月初七的传统民间习俗

正月初七的传统民间习俗

来源:史记吧时间:2017-01-18 09:24:42

农家挑选新收的五谷中较好的,配合蔬菜煮食,称之为七宝汤。城市和沿海居民,选用鱼肉蔬菜,同样混合煮食,叫七元汤。

儿童猜谜语,捉迷藏。女子剪彩纸,或者镂金箔为人形,用来贴屏风、戴发鬓。

夜晚,儿童鸣金器,放爆竹,把冬青树叶扔进爆响,表示人的居室不许蜈蚣蛇蚁之类盘踞。

人日

本日俗称人日,唐代称之为人胜节。

从正月初一开始,依照鸡、狗、猪、羊、牛、马的顺序,今天轮到人,也算是合乎逐步进化的排列次序。

七宝汤、七元汤

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:“正月七日为人日,以七种菜为羹。”后世之人,沿袭古代传统,发扬为挑菜会,在正月初七互相宴请。

七宝汤、七元汤

七宝汤、七元汤

宋朝苏轼有诗为:“七种共挑人日菜。”说的就是这种情形。在《浪迹丛谈》中,作者写道,在丁未人日,他和魏默深等友人一起,“作挑菜会”,以七种菜饷客。如今闽粤各地也有这种用多种蔬菜制作七宝汤、七元汤的习俗,乃是晋代江湘地区的余风。

猜谜语

谜语即隐语,就是隐藏本来的说法,假借其他词汇描述说明。《左传》中有“河鱼腹疾”的比喻,说的是腹泻的意思,由于鱼的溃烂从肚腹开始,所以用河鱼的疾患比喻人的腹泻。

史记》上说:“齐威王之时,喜隐。”这大概就是后世所谓谜语的起源了。后来人们常常取用日常事物,作精妙比喻,用作游戏。自魏晋以来,开始盛行。《文心雕龙》中提到:“自魏代以来,颇非俳优而君子隐化为谜语,谜也者,回互其辞,使昏迷也。”《北史》载:“试作一谜,当思解之。”到了宋朝,谜语亦被称为商谜,为当时杂技之一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载:“杂技有刘百禽弄虫蛾,毛详霍百丑商谜,张山人说课话,皆当时里巷一种游戏之事。

商谜者,一人隐语,一人猜之,以为笑乐。”

捉迷藏

捉迷藏就是用巾帕蒙面,互相捉拿。

《致虚阁杂俎》及《琅嬛记》上都有记载,唐明皇和杨玉环在月色之下,用锦帕蒙眼,在方丈之间,互相捉拿嬉戏,谓之捉迷藏。另外,元稹有诗曰:“忆得双文胧月下,小楼前后捉迷藏。”花蕊夫人写有宫词:“内人深夜学迷藏,绕遍花丛水岸旁,乘兴或来仙洞里,大家寻觅一时忙。”在唐代及五代,捉迷藏都极为盛行。如今,小孩大多喜欢玩耍,俗称捉冕躲。

剪彩人

剪彩色纸人,象征人至新年,面貌一新,将其当做礼品馈赠,或当做头饰,都是很好的节日点缀。晋时荆楚一带居民,此日均剪纸为人形,或镂金箔为人,以之贴屏风,或戴于鬓边,又打造华胜等饰物互相致送。江苏、浙江、陕西、山西等省,都有这样的风俗。

除人日外,端午也有剪彩人的风俗,用金丝和银丝做成绣球、繁缨、钟铃等形状,或者人骑虎等,上面点缀小钗,连成一串,工艺十分精细,有些人则是用铜丝、金箔来做的。

剪彩人

剪彩人

女子都喜欢戴,并互相赠送,名为健人。唐朝杜甫《人日》诗道:“次日此时人共得,一谈一笑俗相看,樽前柏叶休随酒,胜里金花巧耐寒。”李商隐《人日即事》诗云:“缕金作胜传荆俗,剪彩为人起晋风。”这些说的都是剪彩人的风俗。

爆蜡叶

蜡叶就是蜡树叶子。蜡树一名女贞,又号冬青。叫它蜡树,是因为可以在树上放养蜡虫;叫它女贞,是因为冬日青翠,犹如贞女的节操;而叫它冬青,则是取自外形的含义。蜡树叶能驱除风邪,化开淤血,消肿止痛,治疗头昏目痛以及各种毒疮肿块。如果疮口溃烂已久,用水煮蜡树叶趁热贴上,频频更换,效果十分显著。若是口舌生疮,舌头肿胀以致溢出,把蜡树叶捣汁含在嘴里,最后吐出口水就可痊愈。

儿童戏耍,把蜡树叶丢在火里,使其爆响,用意在于驱除害虫。安徽怀宁、太湖等地都有这种习俗。而浙江省鄞县、奉化、慈溪等处,习惯略有差异,通常是在正月十四日夜,由各家童子手持五色纸灯,遍照墙壁、门庭、炉灶,口唱驱逐蛇虫的俚歌,称为照蛇虫,或赶蛇虫。

标签:春节习俗 > 人日
故事:人日的野史揭秘
声明:正月初七的传统民间习俗搜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