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野史解密 > 孙权与张昭

孙权与张昭

来源:史记吧时间:2016-12-22 16:47:03

张昭为东吴旧臣,曾被孙策重用。二人的关系就像管仲与齐桓公一样。孙策临终,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。

据《吴历》载,孙策曾嘱张昭:“若仲谋不任事者,君便自取之。”大有后来刘备白帝城托孤嘱诸葛亮:“如其(刘禅)不才,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”的味道。

张昭

张昭是个忠直之士,且其才学闻名遐迩。在孙权面前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。孙策西归,孙权只顾痛哭。张昭上前劝告道:东吴内外都不安宁,这不是哀哭的时候。他帮这位年仅19岁的少主脱下丧服,换上官服,扶他上马,去巡察军队,稳定局势。这“扶上马,送一程”的故事,至今仍被借喻为老干部对年青干部进行帮带的美德。

但是随着孙权政治上的日渐成熟,他发现张昭身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弱点。此人思想保守,怕担风险。赤壁战前,惧于曹操号称“百万”大军的压力,主张降曹。成为人们永志难忘的短处。孙权就曾开玩笑地揭短说,当时要听着你,今天怕要向人乞讨了。鲁肃来见,孙权觉得相见恨晚,张昭却一味诋毁。事实证明张昭的看法又错了。张昭为人固执,不怎么讲究工作方法,多次挫伤孙权的面子,使孙权下不来台。他还爱摆老资格,动不动就拿对自己有利的“太后遗言”来对付孙权。

对张昭这样一个做过突出贡献,又有明显缺点的炙手可热的“老干部”,如果处理不当,将会造成一定的政治影响,特别会使孙坚、孙策时期旧臣心寒,从而损害东吴安定团结的大局。

所以,孙权十分注意处理同他的关系。

充分尊重张昭的正确意见。孙权爱打猎,差点被老虎所伤。张昭竭力谏阻。孙权虽未停止这项活动,却向张表示歉意:“年少虑事不远,以此惭君。”并制作了射虎车,以防不测。

孙权酗酒,经张昭严肃批评后,表示立即改正。

提高政治经济待遇。孙权先后委任张昭为长史、军师,还授予绥远将军军衔,封由拳侯。孙权称帝,张昭以年老为由,向朝廷退回了官位和统领的军队后,孙权又专为他设置了“辅吴将军”这个荣誉职务,位置的排列仅次于三公,并改封为娄侯,食邑1万户,政治经济待遇有加。

孙权对张昭尊重但并不一味顺着供着,而是以斗争求团结。曹操大兵压境,张昭等多数官员主张投降,只有周瑜、鲁肃等少数人主战。孙权权衡利弊,痛下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。

任命丞相,按说张昭的资历应为首选。但孙权考虑到他性格刚直,不宜做协调工作,一直没让他担任这个职务。

孙权在处理同张昭的关系时,十分注意不使矛盾激化。

张昭“曾以直言逆旨,中不进见”。孙权察觉后,没有顺势冷落,而是赶紧派人去慰问,并请张昭和自己见面,见面后双方倒十分客气。“权辞谢焉”———孙权表示了歉意。

最有戏剧性的是在对待公孙渊一事上。远在辽东的公孙渊暗中背弃魏明帝曹睿向吴称藩。孙权决定派使者前去封公孙渊为燕王。张昭担心公孙渊变化无常,不同意派人加封。孙、张二人争得各不相让。孙权为人性格暴躁,也有把握不住的时候。一怒之下竟忍不住抽出了佩刀。张昭也不肯示弱,继续陈述自己竭尽愚忠直言进谏的原因。“因涕泣横流。权掷刀致地,与昭对泣”。为了共同的事业肝胆相照,何等动人!

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。孙权还是派人去了辽东。

张昭知道后,称病不出,再次停止了朝见。孙权这次真地赌上了。下令用土封了张昭的大门。不料张昭更在内门垒土再封一道。孙、张的关系危机达到了白热化。不久,公孙渊果真反叛,杀死了吴国的特使,应了张昭的前言。孙权后悔没有采纳张昭的建议,多次派人慰问张昭并表示歉意。张昭却坚持不出家门。孙权亲自去请,他仍称病不见。孙权下令放火烧了他家大门,想把他吓出来,活像战国重耳火烧山林诱寻介子推。没想到这一招也不灵。张昭索性把房门紧闭不出。“权使人灭火,住门良久,昭诸子共扶昭起,权载以还宫,深自克责。昭不得已,然后朝会。”从此,二人言归于好,一场危机才告结束。

由此想到当年官渡之战,袁绍不听审配力谏坚持进攻曹操,大败。不等回到大本营,因“吾今归去,羞见此人”,先令人杀掉了审配。而孙权虽也有轻信公孙渊拒张昭忠谏之误,却能于事后主动认错,公开道歉,不能不说是一种宽怀大度。斐松之注引习凿齿评曰:“今权悔往之非而求昭,后益回虑降心,不远而复,是其善也。”

总的说来,孙权对张昭很尊敬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敬畏。

他常说:“孤与张公言,不敢妄也。”觉得有这位严师在侧,不敢乱说。张昭临终,嘱以薄葬,连棺材都不要油漆。孙权为失去一位良师诤友非常难过,亲自穿上白色的丧服去哭悼送葬。

磕磕碰碰,善始善终,而不是翻脸不认人,一言不合,打入另册,孙权之于张昭,可谓不违忠恕之道了。

上一篇:孙权求和

下一篇:孙权打虎

标签:孙权
故事:孙权的野史揭秘
声明:孙权与张昭搜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