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野史解密 > 孙权与谷利

孙权与谷利

来源:史记吧时间:2016-12-22 16:55:52

孙权与谷利是怎么一回事呢?且让我们翻开历史,细细道来。

孙权年轻时戎马倥偬,数历险境。这里仅录二例。

其一,《三国演义》上说:孙权引军进攻合肥,被曹将张辽伏兵杀败。待他返身策马后撤,必经之小师桥已被张辽事先拆断。追兵已近,“孙权惊得手足无措。牙将谷利大呼曰:‘主公可约马退后,再放马向前,跳过桥去。’孙权收回马来有三丈余远,然后纵辔加鞭,那马一跳飞过桥南”。———前无归路,后有追兵。若不是谷利提醒,孙权的下场就不堪设想了!这一情节取材于裴松之注《三国志》引《江表传》的记载。

影视中的谷利

其二,《江表传》又载:“权于武昌新装大船,名为‘长安’,试泛之钓台圻。时风大盛,谷利令舵工取樊口。权曰:‘当张头取罗州’,利拔刀向舵工曰:‘不取樊口者斩!’工即转舵入樊口。风遂猛不可行,乃还。”———大江汹涌,风狂浪猛,若非谷利当机立断避风樊口,孙权及其同舟共济者,怕要“人或为鱼鳖了”!

谷利于关键时刻的冷静机智令人叹服。但细思之,风浪中,大船上,他为了孙权乃至整个东吴事业,不怕冒犯龙颜,直言逆旨,竟至拔刀,其忘我精神不亦可贵乎?然而,更为可贵的恐怕还是孙权对谷利的容忍、器重。———风大危险,孤岂能不知?你谷利虽然出发点好,然态度也太恶劣。更不能令人容忍的是竟拔刀威胁,你把眼前我这位吴王当成红薯还是萝卜!孙权当时不知是否这样想,但至少是没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,他并没有发作。“县官”不如“现管”,向樊口就向樊口吧,而且事后也没有治谷利的罪或给小鞋穿。回到驻地,孙权问谷利:“阿利畏水何怯也?”利跪曰:“大王万乘之主,轻于不测之渊,戏于猛浪之中,船楼装高,邂逅颠危,奈社稷何?是以利辄敢以死争。”看来这位谷将军并非不知天高地厚的“憨头狼”,自知冲撞之失,于是跪述因由。孙权虽当时有面子之失,却幸免灭顶之灾,又念谷利忠心,不仅不加罪,反而“于是贵重之,自此后不复名之,常呼曰谷”。多么亲切亲昵!

孙权容忍属下“非礼”还远不止此。合肥之战,他经不住张辽的挑战,准备亲去冲击敌阵,长史张傚严肃地批评了他的错误做法:“主公恃盛壮之气,轻视大敌,三军之众,莫不寒心。

即使斩将搴旗,威震疆场,亦偏将之任,非主公所宜也。愿抑贲、育之勇,怀王、霸之计。”张傚话语婉转而尖锐。孙权虽在气头上,却也十分冷静,采纳了张傚的意见。孙权射虎,差点被老虎所伤,张昭神色严峻地批评了他。孙权并不反感,立即表示:“年少虑事不远,以此惭君。”若遇上个“狗咬吕洞宾———不识好人心”的货色,对这类直言相犯,怕要勃然大怒吧!

孙权容忍部下的批评甚至非礼,直接好处是免除了自己人身无为的牺牲,以至活到71岁高龄,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与其父孙坚、其兄孙策的鲁莽从事,以致死于非命、英年早逝相比,无疑高明得多。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一种虚怀纳谏的良好习惯,在东吴赢得了上下的拥戴。文行至此,忽然想起段星灿先生讲的一桩故事:50年代的一天,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感觉寂寞,适薄一波来,遂邀他乘薄的小轿车躲过了警卫人员的守护,到新街口一餐馆吃起了陕西羊肉泡馍。在此吃泡馍的群众认出后,立即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,欣瞻眼前领袖风采……此时一官员大汗淋漓而来,声色俱厉地喝道:“主席,你怎么违犯纪律?我要向政治局汇报你这违纪行为,赶快随我回去!”此人便是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。毛泽东笑着说:“你罗长子对我实行管制呀!”

一笑了之,并未生气。后来文革中有人猜测,说罗瑞卿受林彪、“四人帮”迫害是受毛的指派,好像因那次“羊肉泡”事件他对罗有积怨……这种说法实在荒唐无稽!毛泽东的伟大气魄是人所共知的。况且,封建帝王孙权尚能容忍谷利、二张,共产党的领袖人物、领导人物岂会如此偏狭!

政治风云变幻莫测,“文革”中的事,太复杂,太难理解,老人家晚年心境,是一个谜。罗瑞卿与谷利的相类行为却未获相类结果,只能令人叹息,不过这是题外之话了。

上一篇:孙权打虎

下一篇:孙权与吕蒙

标签:孙权
故事:孙权的野史揭秘
声明:孙权与谷利搜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