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野史解密 > 开元贤相姚崇

开元贤相姚崇

来源:史记吧时间:2017-04-20 10:37:53

在中国历史上,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少有的政通人和、文化发达的时代。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这个时代的就是当时著名的宰相姚崇。而姚崇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,很大一部分取决他的科学精神。

姚崇

姚崇

唐朝时期蝗虫灾害严重,但因为受迷信思想的影响,人们认为造成蝗灾的原因是政治不清明导致上天向人间降灾。因此,蝗灾发生之后,人们非但不积极采取措施灭蝗,反而向寺庙祈祷,祈求上天的原谅,结果蝗灾越来越重。姚崇与这种风气进行了坚决的抗争。

唐玄宗开元三年(公元715年),山东爆发了大规模蝗灾。蝗虫扑天盖日,所到之处,庄稼都被一扫而光,而老百姓因为迷信只是在田地边焚香祷告而不敢捕杀蝗虫。姚崇上书皇帝请求派御史到山东督促地方官灭蝗,其他的朝廷官员都认为蝗虫太多,根本杀不完。李隆基一时间也束手无措。姚崇说:“现在山东蝗虫到处都是,大肆啃嚼庄稼,人民流离失所,国家怎么能因为杀蝗虫困难就坐视不管,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饿死呢?”

李隆基被姚崇的话打动,下令各地捕杀蝗虫,并派御史到各地督促灭蝗措施的执行。宰相卢怀慎认为,如果杀了太多蝗虫的话会招致上天降罪。姚崇说:“我们不忍心杀蝗虫,难道忍心让老百姓饿死吗?如果因为杀蝗虫招致什么祸患的话,我一个人承担。”

唐玄宗开元四年(公元716年),山东又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。人们以为是上一年蝗灾时杀了太多的蝗虫招致的,一时间人心惶惶。但姚崇灭蝗的决心毫不动摇,再次下令山东灭蝗。山东地方官倪若水说:“蝗灾是天灾,天灾是不能以人力来对抗的,应该用修德的方法来避免蝗灾。以前两晋南北朝时的皇帝刘聪也下过灭蝗的命令,可蝗虫越杀越多,最后一发不可收拾。”倪若水因此拒绝执行姚崇的命令。姚崇见倪若水如此愚昧,气得哭笑不得,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训斥倪若水说:“刘聪当皇帝的时候天下大乱,可现在是政通人和、天下大治。古代好的地方官镇守的地方,蝗虫都不会飞进来,你说修德就可以消除蝗灾,那不是说蝗灾是你无德导致的吗?”倪若水这才不敢说什么。姚崇又加派御史到各地检查灭蝗情况,对灭蝗出色的官员予以奖励,对灭蝗不力的官员予以处罚。在姚崇的努力下,尽管在唐玄宗即位的最初几年连续发生蝗灾,粮食的收成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,以往在蝗灾后出现的大饥荒在姚崇主政时期也没有出现。

唐朝时期佛教盛行,皇帝带头崇佛,各地也纷纷修建佛寺,建造佛像。由于僧侣可以免交赋税,所以人们纷纷落发为僧以逃避赋税。很多人只有僧人之名而无僧人之实,大都不遵佛法,把寺庙搞得乌烟瘴气,佛教的清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害。同时,大量的人为逃避赋税而出家为僧,减少了纳税人口,造成了国家的财政危机。但因为皇帝李隆基宠信佛教,大臣们无人敢向皇帝进言,唯有姚崇向李隆基上书说:“佛教以慈悲为本,只有天下的百姓都幸福安康,才是真正的实现佛教的教义。佛法只有真正信奉佛教的僧人才能弘扬,那些滥竽充数、败坏佛法的人怎么能当僧人呢?”李隆基听从了姚崇的劝告,命令有关部门清查假冒僧人的情况,结果清查出假僧人达1.2万人。

因为姚崇坚持科学的精神,勤于治国,所以当时的人们对他的评价就很高。当时姚崇和卢怀慎共同担任宰相。一次姚崇因为有事请了10天假,政事都由卢怀慎一人处理。

卢怀慎处理不了,10天之内,政事堆积如山。姚崇回来以后立即处理政事,一会功夫,10天的政事全都处理完了。姚崇很得意,问身边的大臣齐 :“我当宰相,可跟什么人比啊?”没等齐 说,姚崇又问:“能跟战国时齐国的管仲、晏婴比吗?”齐 说:

管仲、晏婴确立的制度虽然不能延续到后世,可他们活着的时候能一直实行,而您确立的制度却随时更改、您好像不能跟管仲、晏婴比。”姚崇问:“那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宰相呢?”齐 说:“您可以说是一个救时宰相了。”

“救时宰相”就成了姚崇的代称,“救时宰相”也是人们对姚崇的高度评价。姚崇将自己科学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最后。

姚崇去世前,亲笔写给自己儿女的遗嘱中说:“想当年北周北齐争夺天下,北周销毁佛像制造兵器,北齐制造佛像而荒废内政,结果北周胜利北齐灭亡。现在的习俗,有亲人去世以后,就请僧人来超度亡灵,道士看到僧人获利,也仿效僧人来超度亡灵。我死以后,绝对不能让僧人道士进门。这个作为家法,子子孙孙都要遵守。

上一篇:韦氏母女乱政

下一篇:宋璟不徇私情

标签:唐朝
故事:唐朝的野史揭秘
声明:开元贤相姚崇搜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猜你喜欢